囟門,是指嬰幼兒顱骨接合不緊所形成的骨間隙。寶寶出生后,由于顱骨尚未發(fā)育完全,所以骨與骨之間的相互銜接處存在著縫隙,并且,在寶寶頭的頂部及枕后部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(qū)域,它們分別被稱為“前囟門”和“后囟門”。
嬰兒囟門閉合時間
不同寶寶囟門的大小會有些不同。正常寶寶出生時,前囟門的大小約為1.5×2厘米,外觀看上去,前囟門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。前囟門通常要到生后6個月左右才又開始逐漸變小,一般在12~18個月閉合。
頭的后部正中的后囟門呈三角形,一般在生后2~3個月時閉合。寶寶囟門部位缺乏顱骨的保護,故在閉合前要防止堅硬物體的碰撞,但可以用手輕輕摸,也可以洗,如果寶寶頭上有痂,千萬不能用手摳,可先泡軟,再輕輕地洗去。
后囟門在寶寶頭的后部正中,呈三角形。寶寶剛出生時,后囟門很軟,還沒有閉合。一般在寶寶生后2~3個月時開始閉合。寶寶的后囟門部位缺乏顱骨的保護,因此,爸爸媽媽要注意,在寶寶后囟門閉合前,一定要防止堅硬物體的碰撞,但可以用水輕輕地洗。
寶寶后囟門的閉合,標志著寶寶頭部發(fā)育趨于完善,也是寶寶腦細胞發(fā)育第二個高峰期的到來。
囟門的幾種異常狀況
囟門凹陷
是指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致使囟門向下凹陷。
提示:
1、急性脫水。常見于嚴重腹瀉、高熱出汗過多等,寶寶體內因脫水而使前囟門凹陷下去。需立即為寶寶靜脈補充液體。
2、使用大劑量脫水劑。多因寶寶患有腦部疾病顱內壓升高,為了降低顱內壓而使用大劑量的脫水劑,從而使前囟門因脫水而凹陷。應及時給寶寶的身體補充水分,以防脫水過度造成體內電解質代謝紊亂。
3、營養(yǎng)不良。寶寶因長期營養(yǎng)不良,過度消瘦,前囟門也會出現凹陷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