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幼兒園到小學,對于一個年僅6歲左右的孩子而言是一個較大的過度。在幼兒園里,小朋友們的重點是怎么玩(當然,在玩的過程當中也會學習到知識)。
但當進入到小學之后,學習的氛圍以及方法也有了較大的改變。所以,對于多數(shù)孩子而言,剛進入小學的時候,都需要好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期。
原因很簡單,小學和幼兒園有許多不同,如,學習時間、生活制度、師資配備、教學形式等,家長需要提前了解這種變化,做好幼升小入學準備,使孩子度過入學轉折期。以下是“幼升小入學準備手冊”,供您參考!
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
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,也要經(jīng)歷一系列重大變化,其中最本質的變化是:幼兒園的孩子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,處于受成人保護、養(yǎng)育的情況下,他們對社會還不負有任何責任。而小學則以學習為主要活動,學習成為兒童對社會承擔的義務。因此,家長有必要提前了解下“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”。
1 、學習時間不同:幼兒園每天上午有1 小時左右的集體教學時間,其它全是游戲,小學每天有4-5 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,較幼兒園多出4 倍。
一年級學生除每周上25 節(jié)課以外,還有較多的集體活動,如周會、體育課、早讀、早操、眼保健操和課外興趣活動等等。小學的生活節(jié)奏明顯快于幼兒園。這些都要求兒童具備承受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快節(jié)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質。
2 、生活制度不同: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以游戲為主要形式,在做做、玩玩中積累經(jīng)驗,所學的只是周圍生活中粗淺的知識和技能,而小學則有嚴格的大綱與學習目標,教師要按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實施,教學方法雖然也力求直觀性、趣味性,但較少采用游戲等形式,而以談話法、讀書指導法、練習法等為主。
在游戲中,心理活動的無意性和具體形象占較大比重;而進入小學的學習對心理活動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要求較高。
3 、人際關系不同:幼兒園一個班教師是二教一保配備,每時每刻都有一位教師或一位保育員伴隨左右,隨時解決孩子的困難。而小學是一個班5 、6 位課任教師,一節(jié)課一輪換,孩子遇到一些困難需要自己解決,所以常常擔憂一些以前不必擔憂的小事,如大便了怎么辦?口渴了怎么辦?沒有教師在旁邊督促。
同時,幼兒園一般才30多位同學,而公辦小學一般達40多人以上,小學同學之間的交往也增多了,摩擦也相應會增多。除了課內(nèi)、課外,還在校外、家里互相來往,除了本班,還有同年級其他班級的同學來往。
4 、要求不同:幼兒園的孩子,一般家長只要求孩子吃飯好、玩得好就滿足了。而到了小學,父母常會提出,作業(yè)要寫好,考試要得100 分等要求,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以前很關心我,現(xiàn)在這樣要求我,是不是不喜歡我了。因此,孩子們的情緒也受到影響。
5、學習負擔不同: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園,空手離園,無作業(yè),無負擔。而小學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數(shù)量的作業(yè),讀書作業(yè),抄寫作業(yè)、背誦作業(yè)等等,必須按時完成,不得拖延,第二天老師會進行檢測,對此,孩子也會產(chǎn)生不適應的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