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組織學來看,子宮內膜由兩層組織構成——基底層和功能層。
基底層由很多的螺旋動脈構成,在月經周期中不會發(fā)生損傷,而功能層則經歷了幾種轉變,在月經周期的大部分時間中功能層受到毛細血管網的滋養(yǎng)持續(xù)增長,而后在月經期幾乎脫落干凈。
隨著排卵的發(fā)生,螺旋動脈緊縮,然后功能層毛細血管網的血流量減少。功能層的氧氣張力減少,而較低的氧氣張力有助于改善和促進受精卵的著床。
在菲薄的子宮內膜中,胚胎的著床接近基底層的螺旋動脈,此處血流量大,氧氣張力大,會產生活性氧,而活性氧會阻撓胚胎的發(fā)育和著床。
簡單說來就是內膜這塊土地分兩層,基底層很硬,功能層松軟。正常的子宮內膜在胚胎著床的時候,松軟的那一層會達到一個合適胚胎著床的厚度,胚胎就不會和硬的那一層多接觸到。
可是內膜薄的人,松軟的那一層準備的不夠,而胚胎要想著床還就得扎根在一定的深度,就和硬的那一層接觸多了。但這層太硬了又扎根不下去,就著床失敗了。
如何應對子宮內膜薄?
自然月經的周期當中,子宮內膜薄的女性是比較常見的,有可能會因此而出現子宮內膜的發(fā)育與卵泡不同步的情況。在輔助生殖技術的治療中,特別是試管嬰兒治療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子宮內膜薄的患者,由此而導致胚胎移植后的著床失敗,甚至有些患者子宮內膜條件差到凍胚無法再次進行移植。
對于子宮內膜薄的女性來說,應該積極的去除病因,利用手術、西藥以及中醫(yī)藥針灸治療等治療方法來有效的增加體內雌激素、改善子宮血流,進一步促進子宮腺體及血管的增生,提高子宮內膜的雌、孕激素受體數量等方式來改善女性子宮內膜的厚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