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慣1
學會責任
徐老師說,不少孩子的書包很重,不是因為課本多,而是因為他們不會整理書包,把當天并不會用到的課本也裝進書包里,背到學校來又背回家里去,白白浪費力氣。
“學生上學后要培養(yǎng)的第一個習慣是學會整理書包。”徐老師說,家長應引導孩子每晚按照課程表將第二天要用的課本、教具有序地放進書包。多個作業(yè)本最好用一個文件袋統(tǒng)一裝起來再放進書包,這樣找起來方便,而且易于保持作業(yè)本整潔。
校長點評:整理書包培養(yǎng)的是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,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。
習慣2
學會積累
很多家長在孩子上高年級后才發(fā)現(xiàn)孩子不會寫作文,寫出的文字很干癟,原因其實是孩子缺乏日常積累。“積累的習慣應從入學第一天開始。”徐老師說。
徐老師建議,家長給孩子準備一個專門記錄的小本子。“這個時候的孩子,能讀能寫的字并不多,只需要記一個詞語、一個成語,然后口頭講講這個詞語的意思或者成語的故事。這樣,孩子語言就像蜜蜂采蜜一樣,慢慢地積累豐富起來。”
校長點評:小積累會有大收獲,長大以后更會明白這個道理。
習慣3
學會溝通
徐老師說,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家校聯(lián)系本,上面寫有老師每天安排的作業(yè)。這些作業(yè)不一定是書面作業(yè),有時是讀幾頁書,有時是背誦一首詩。
“有的家長只關注這個本子上寫的內容,這樣不對。”徐老師說,最好讓孩子回家以后,拿著本子跟父母講述一遍這些作業(yè)是什么,老師是怎么要求的,自己會不會做等。“孩子最初可能只是講作業(yè),后來慢慢會習慣回家給父母講校園里的一些趣事、同學之間的故事。”
校長點評:給父母講作業(yè),不僅培養(yǎng)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,而且養(yǎng)成跟父母溝通的習慣。
習慣4
學會尊重
徐老師說,現(xiàn)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,父母嬌縱溺愛比較多,很多孩子缺乏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。
在學校,老師會要求學生見到老師要問好,見到同學要打招呼,但是回家以后,大多數(shù)父母卻不會用這樣的禮節(jié)去要求孩子。
徐老師建議,家長在家也配合學校的禮儀,讓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向父母鞠躬問好,并養(yǎng)成禮貌待人、尊重師長的好習慣。
校長點評:培養(yǎng)其他文明禮儀習慣,其實也是從對父母問聲好開始。
習慣5
學會專注
徐老師說,現(xiàn)在小學生放學時間比較早,四點多就放學了。孩子回到家里,常常因為玩耍忘了時間,來不及寫或不寫作業(yè),從而得不到應有的訓練,影響孩子的發(fā)展。
徐老師說,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養(yǎng)成做完作業(yè)再玩的習慣。“有的孩子做作業(yè)時,一會兒吃東西,一會兒喝水,一會兒看電視,一會兒玩橡皮玩具,家長一定要督促,讓他們專注。
校長點評:培養(yǎng)專注的同時,也可培養(yǎng)孩子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,提高做事效率。
習慣6
端正姿勢
入學開始,學生就要養(yǎng)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。“有的孩子學會寫字后,養(yǎng)成壞習慣,趴在桌子上低頭寫,影響脊柱發(fā)育和造成近視。”徐老師說,還有的孩子在幼兒園時過早練字,卻沒有養(yǎng)成好的握筆姿勢。還有孩子為了寫字時使得上勁,往往握筆時離筆尖太近,以致眼睛離本子太近,久而久之也會影響視力。
徐老師說,家長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寫字的姿勢不對,一定要及時加以糾正。
校長點評:讀書寫字的姿勢很重要,一形成習慣,長大以后很難更改。錯誤的姿勢會影響孩子的一生。
習慣7
學會管理
徐老師說,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,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,常常會在教室內外留下碎紙屑、鉛筆頭、餐巾紙等小垃圾。
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,從小養(yǎng)成愛清潔的習慣,徐老師建議家長給孩子縫制一個小布袋,“放進書包作為垃圾袋,將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產生的小垃圾及時收撿進去。”
校長點評:同時培養(yǎng)孩子從小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。
本文由媽媽育兒網(wǎng)(http://www.15thirdstreetblackrock.com/)小編編輯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