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說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家庭,哪家沒有智能手機和IPAD等電子產品呢?玩手機,玩平板電腦已不單單是我們成人休閑消磨時間的最佳選擇,就連我們的小寶寶也開始迷上這些電子產品了,且有不少孩子玩平板電腦成癮。
“昨晚我把女兒打了一頓,拿著IPAD玩了一個晚上,飯也不肯吃,拿走不讓她玩,就賴在地上拼命哭,真是欲哭無淚!相信感嘆“自作虐不可活”的家長一定大有人在,今天我們真的有必要認真嚴肅得來看待這個問題的嚴重性!
數碼寶寶一代來襲
外媒曾報導:平板電腦的發(fā)展早已引起了兒童保護組織的擔憂,波士頓兒科醫(yī)生Gwenn O'Keeffe表示,家長應當限制兒童玩平板電腦的時間,作為美國兒科學會成員,她此前研究了科技產品對兒童的影響,她認為不應當讓2歲以下兒童玩iPad,除非只是將iPad作為電子書閱讀器;
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研究員Victoria Nash也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研究,她指出一些家長將iPad當作撫慰兒童的數字工具,我們已經知道,過度看電視和玩網游將帶來危害,iPad同樣如此。數據顯示約61%的iPad買家是家長,這一市場的增長不僅給平板電腦廠商帶來了收入,也推動了對面向兒童的內容的需求。但是誰又來關心以此帶來的隱患?

“數碼寶寶”導致性格邊緣化,身體發(fā)育遲緩
“3歲了,不會講自己的名字,不知道自己幾歲了,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。”近日,福州一男孩被姑姑帶到了福州兒童醫(yī)院。在候診的時候,男孩拿出iPad玩起游戲,全然不顧周圍的一切,姑姑叫他也不應答。
據其姑姑介紹,男孩的父母就很愛玩電子產品、網絡游戲,孩子出生10個月就開始接觸iPad等電子產品。父母很少帶他到外面玩,爺爺奶奶覺得孫子會玩電腦很聰明,沒有加以制止,最后還是姑姑發(fā)現他不對勁,才把他帶到醫(yī)院。
在診斷中,醫(yī)生對孩子的運動能力、動手能力、語言能力、社交能力等做了測評,發(fā)現這個3歲男孩在這些方面只有1歲孩子的水平。據介紹,“數碼寶寶”普遍存在語言落后、社交隔離、動手操作能力減弱、視力發(fā)育差等諸多問題。
電子產品中的聲音并非人與人之間的主動交流,這類聲音聽多了,孩子對身邊人的聲音就變得不敏感,互動的愿望變少,會導致語言能力、社交能力差。此外,長時間玩電子產品,還容易引發(fā)孩子視神經疲勞,甚至誘發(fā)近視、弱視。
家長偷得浮生半日閑,“電子保姆”淡化親子關系
“iPad一代”的產生,首先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與家庭氛圍密不可分。新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文化程度較高,思想開放,生活條件優(yōu)越,陪伴孩子成長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卻不多。孩子在智能電子產品與虛擬世界的“包圍”中成長,容易自我封閉。
另一方面,當代城市生活中,提供給這一代孩子的社交空間與娛樂場所非常有限,孩子缺乏參與公共活動的興趣,只好依靠智能電子產品排解寂寞。孩子應該先接觸真實的世界,再去接觸虛擬的世界。但現在,這個順序被顛倒過來。你會發(fā)現,孩子不喜歡跟人交流了;不喜歡出去玩了;對任何事情的興趣度都降低了…失去了孩子本來該有的天真與好奇心。
【小編建議】盡量不要選擇iPad充當親子互動的工具,以免孩子產生依賴,一旦這種現象發(fā)生,要即時得采取行動,以免孩子沉迷:比如限定孩子玩的時間,多帶他出去接觸自然,接觸同齡圈,講故事畫畫這些最傳統(tǒng)的親子項目,反而是最能增進情感交流的方式。
本文由媽媽育兒網(http://www.15thirdstreetblackrock.com/)小編編輯整理